湿热的病因有哪些呢?

导读: 湿热证的形成有四个方面原因: 1、感受外邪 2、饮食不节 3、脾胃失健 4、情志因素

湿热是什么?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那么湿热的病因有哪些呢?

湿热证的形成有四个方面原因:

1、感受外邪

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我国地处北半球,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侵犯人体,蕴结为病。而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到5月,俗称“梅雨天”,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更易致湿热为患。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湿热蕴结的病因。

3、脾胃失健

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脾主运化,为水湿运转之枢纽,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均可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化热,而成湿热之证。

4、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引起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

上述病因在不同的个体会引起不同的湿热证,如感受外来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导致湿热郁阻肝胆,形成肝胆湿热证;如湿热外邪侵犯人体,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湿热内蕴中焦,形成脾胃湿热证;若湿热侵袭大肠,胶结不解,壅阻气机,则成大肠证;若感受外来湿热之邪,侵袭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小便异常,则成膀胱湿热证。若湿热流注关节,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则形成湿热痹证。

本文Hash:56d8fcbb475707364134c62584aabbac654acca0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163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