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上网“偏食”,网络教育待加强

导读: 青少年暑期上网主要为娱乐 青少年上网须提防“禁果效应”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放假了,孩子天天在家上网,要么玩网络游戏,要么上QQ猛聊,怎么办啊?”7月初,在某网上亲子论坛的讨论区里,一位母亲焦急地向网友求助。

 

 青少年暑期上网主要为娱乐

  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的王晏清很喜欢过暑假,原因是“放了假以后,每天可以玩一个小时电脑”。他高兴地说:“上网可以跟朋友聊天,还能玩QQ游戏,简直棒极了。”相比之下,北京精诚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孟庆晗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妈妈不让他玩电脑,这成了孟庆晗这个暑期最郁闷的一件事。

  暑期一到,一些青少年开始经常性地到网吧享受网上“冲浪”的快感。来自北京吴作人美术学校的高三学生小张说:“学校对我们上网管理很严格,但还是有同学会偷着去校外网吧上网,主要是玩网络游戏。而且,很多网吧管理并不规范,不查身份证,直接办张卡就能进了。”

  据统计报告显示,青少年网民听网络音乐、看网络视频、玩网络游戏的比例均高于网民总体,其中,近七成中小学生网民是网络游戏用户。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心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应力指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网络应用的娱乐化和单一化,更容易导致其出现沉迷游戏和聊天上瘾的现象。

  

青少年上网须提防“禁果效应”

  南京一个网名为“紫苑灵纱”的高中生刚结束高考,面临3个月的漫长假期。“现在,我每天好像只有上网这件事了,这个暑期到底该怎么过啊!谁给我点建议?”经常泡在博客圈子里的“紫苑灵纱”向博友们抛出了这个问题。

  作为长期研究青少年网络问题的专家,应力在5年间接触过3500多个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她发现,有些孩子在现实中跟父母、同学产生隔阂,就在网上倾诉、发泄、寻求帮助,特别是在暑期,孩子们的上网时间比较充裕,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惯性:开心了打开电脑,不开心也打开电脑,网络成了逃避问题的出口。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禁果效应’,社会越是把某种东西作为一个禁果,越会反向激起人更大的兴趣。”应力指出,学校、家庭不断在日常教育中告诉孩子“不能玩,不能交友”,导致青少年在娱乐和交友方面的情感需求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就更会想方设法到互联网中探究。而网络是一个“没有警察的大都市”,是开放的,对于情感发育不健全,价值观、道德观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经常游走在网上的危险性就可想而知。

  应力建议,社会、学校和家庭应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创造能够滋养生命的教育,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成长、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比如,暑假期间,家长可以跟孩子共同制定“网络守则”,约定上网时间、内容和目标;学校则可以教孩子做电子演示文档、设计网页,实现网络功能的多元化,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生活。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本文Hash:75e18acc614ce65ae77a1db42eb88f66c7ebaf57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163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