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会婆婆瞒了孙子的错(2)

能有什么事呢?

亮儿今年上五年级,开学第一周,他们班主任刘老师提出:从这周起,以后每周五放学时,开一次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会,相互交流学生的近况。婆婆知道这个消息后,担心每周一会可能要耽误晓玲的工作,就主动提出代她去,回来再向她传达。所以,每次的家长沟通会都是婆婆去。晓玲为此从心里还暗暗感激她呢。婆婆上周开过沟通会,回来也没说亮儿在学校有什么不好呀?反而说老师表扬亮儿最近进步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晓玲感到有些不解,闷闷地回了家。

刘老师准时来了。看她那表情,好像心里真装着不少的事。

一看刘老师来家里了,小亮和老师问候了一声,就躲进卧室,关上门,做作业去了。

晓玲沏了一杯上好的碧螺春,放在老师的面前,自己找了个座位坐下,焦急地等待着老师的开场白。

“小亮最近接连惹出了几档子事,我想和你交流一下想法。”

“什么,亮儿惹事了,还是几档子?婆婆每次回来都没跟我提起过呀!”

“咱们长话短说吧。”

刘老师告诉晓玲:上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小亮在校门口抢了校外一个二年级学生的四元钱。那个学生当时虽然因为害怕给了他,但回到家里就哭着告诉了家长。那位孩子的爸爸第二天就带着孩子找到了学校,经孩子指认,是小亮干的。老师问他钱到哪儿去了?他说全在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了贴画。后来还是老师垫上钱还给人家,同时当场批评了小亮,并一再保证将此事告诉小亮家长,加强教育的情况下,那位家长才怒气未消地领着自己的孩子走了……

在当周的沟通会上,老师将此事告诉了小亮的奶奶。奶奶当即从手帕里翻出四元钱还给了老师,在感谢老师的同时,一再表示:回去要他妈妈严厉的批评、教育他。为了几块钱,至于吗?

晓玲记得,那个星期开完沟通会,自己问过婆婆:亮儿在学校表现怎样?婆婆说:很好,全年级1500米跑步他拿了第三名。我还给他四块钱作为奖励呢!

刘老师接着说:这个月的第一周,小亮到学校图书阅览室看书时,把一本只能在阅览室翻阅而不对外借阅的大部头进口图书里面的十二幅插图都用小刀子刻了下来,亏得阅览室的老师发现及时,才没让正往上衣兜里装的小亮把插图带出去。虽说那些插图还可以粘贴上,但已明显破坏了书的原貌,折损了书的寿命。这本书很珍贵,它是和英国的友好学校交换过来的,只此一本。就为这事,还惊动了校长,阅览室的老师为此被扣罚了奖金……

在当周的沟通会上,老将此事告诉了小亮的奶奶。奶奶对被扣罚奖金的老师当面表示了歉意,赔偿了学校五十元,并当场打了小亮的屁股几巴掌。你是剪画还是剪钱呢?

晓玲记得,那个星期开完沟通会,自己问过婆婆:亮儿在学校表现怎样?婆婆说:不错,他的美术作业得了95分,全班只有六个同学得90分以上。我孙子还真有出息!

刘老师又说:这个月的第二周,因为英语老师批评小亮上交的作业写得太潦草,简直无法辨认,而且要求用铅笔写,小亮偏用圆珠笔写,所以,老师要求小亮必须重写一遍,写不工整不许回家。小亮也没显出不高兴,只是先后出去了好几次。老师每次问他,他都说是水喝多了,上厕所。总算写完可以回家了。老师到车棚里一推车,发现前带被扎了一个小口子,后带也被放了气,而且,气门芯不知被扔到哪里去了。这时,班上有两个同学悄悄告诉老师,是小亮乘上厕所之机干的……

在当周的沟通会上,老师将此事告诉了小亮的奶奶。奶奶找到英语老师,非要赔人家修车钱。本身没多 钱的事儿,老师怎么好意思收呢?那个老师对小亮的奶奶说了,只要小亮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不再犯了,这件事她不会往心里去。

晓玲记得,那个星期开完沟通会,自己问过婆婆:亮儿在学校表现怎样?婆婆说:还行,今天有个同学忘记带铅笔盒了,亮儿把自己的铅笔、橡皮借给她用了。我孙子挺助人为乐的!

刘老师提到:上周,同学们中午吃完饭在教室午休,小亮的同桌正趴在课桌上睡觉,他突然转过身,对着人家就亲嘴,还说什么“我爱你”。小姑娘吓醒了,气得直哭。她后来告诉了我,我只能劝她,小亮就是在家看电视看多了,他和你逗着玩儿的,你不要往心里去;我一会儿批评他,他肯定以后不会了。谁想到,小姑娘回家一说,她妈妈不干了,来到班里直骂小亮是小流氓,还动手打了小亮几下,并要求见家长。我当时是好说歹说一起上,大致意思是他们这个年龄还小,就跟平时打闹一样,过一半天就和好了,别当真。孩子哪有不闹着玩儿的?唉,当时累的我呀,脑瓜仁儿都疼了。最后,根据那位家长的强烈要求,我给他们调换了座位,小亮当着家长的面向那位女同学赔礼道歉之后,那位家长才忿忿不平地走了……

在当周的沟通会上,老师将此事告诉了小亮的奶奶。奶奶先是转着身地看了看小亮有没有受到外伤,一看没事,心里踏实了。那个家长也太较真儿了,小屁孩儿懂个啥呀?

晓玲记得,上个星期开完沟通会,自己问过婆婆:亮儿在学校表现怎样?婆婆说:没事,老师表扬亮儿最近纪律有进步了呢!我孙子开始懂事了!

……

“那这个星期他怎么样?”晓玲焦急地趋身问道。

“这个星期不是才刚开始嘛!”刘老师扶了扶眼镜回答。

“唉!真是,您要是不来,我还真不知道小亮在学校的真实表现,这孩子也太不懂事、太不争气了。他奶奶每次回来都对我报喜不报忧。看来,这每周一次的沟通会很有必要,以后我必须亲自去了。”

“是呀,我此次来家访的真正目的也正是这样。前不久,我曾在班上做过一份小调查——《你最希望谁来开沟通会》,收上答卷一统计,结果,全班90%以上学生的回答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很说明问题呀!”

“爷爷、奶奶们去开沟通会的时候,如果老师点出孩子的缺点或错误,他们顶多是回来的路上批评孩子几句,孩子不听也就算了。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跟我们细说的,还不是担心孩子会受到家长的责骂?她老人家怎么就不明白,如果父母要是知道孩子在学校有什么不足,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教育,避免继续发展下去,有什么不好?”

“没错!其实我们做老师的,最愿意和学生的父母直接交换意见,这样更容易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利于双方的配合,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加以解决。如果孩子的坏习惯养成了,到时候再去纠正,可就太费劲了。”

“看来,我婆婆是把每次沟通会的内容向我‘打折出售’喽!”

“哈哈……”

……

本文Hash:eb6edad872c8569bc8d867d4ed7b669d05d14b3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163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